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的影響

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的影響:以整個地球來說,生物的種類愈多,也就愈能養活更多不同的生物,其中有些生物能提供藥用,就像狗狗不舒服時,會去啃草;有些生物可做為其它生物的食物;有些則可提供其他生物棲息與避難。所以人類其實是依附在整個生物多樣性之下生存。

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因子,主要可分為
一、生物因子:如物種的播遷能力、種間競爭
二、環境因子:如氣候、棲地的異質性、緯度、冰河作用、干擾
三、生物與環境因子的彼此交互作用


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想像在六百萬年前,台灣因為板塊擠壓而第一次浮出海平面,應該是沒有任何陸生生物,因此台灣的生物的種源,也就是現在生存在台灣的這些生物,是從哪裡來的?又如何到達台灣的?這是我們討論影響台灣陸域生物多樣性的第一個問題,此外,這些生物播遷到台灣後,是否有適宜的棲地可以讓他們生存?將是影響台灣陸域生物多樣性的另一個主要問題。

◎影響台灣陸域生物多樣的主要因子
拉長時間尺度來看,台灣的陸域生物多樣性的種源,受到冰河期所造成的海水漲退之影響(圖1),在過去15萬年間台灣與歐亞大陸之間至少相連了5~8次(圖2,3),最後一次大約在一萬年前才與歐亞大陸分開,因此台灣為典型的大陸島嶼(landbridge island)。大陸島嶼指的是曾與大陸(continent)相連的島嶼,而海洋島嶼(oceanic island)則是指從未與大陸相連的島嶼,雖然兩者並非截然二分,但是一般而言,大陸島嶼上的生物並不一定要有跨海播遷的能力,且由於曾與大陸相連因此種源較穩定,但也因此與大陸的物種較相似,特有種的比例一般而言也較低。

相對的,一般而言海洋島嶼,物種豐富度較低,但特有種的比例則較高,例如夏威夷即為有名的海洋島嶼擁有極高比例的特有種。此乃因為少數個體到達島嶼後,由於島嶼的生態區位沒有被其他生物佔據,並且隔絕程度高,因此產生適應輻射之後出現大量新種的過程所致(Neo-endemism)。而隔離也可能造成一物種的族群數量太低而使得入殖失敗最後消失。另一類導致島嶼有較高比例特有種的原因,則是因為除了播遷到島嶼的族群外,其他地方的族群由於氣候變遷等緣故而滅絕,使得島嶼的族群變為特有種(palaeo-endemism)。例如台灣的冰河孓遺物種,像是台灣山椒魚,就有可能是在冰河期廣泛分佈於華南一帶,後來氣候回暖,造成這些物種僅能生存於台灣山區。






毓棻於2009.03.16發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