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踏浪活動介紹





介紹:

所謂的踏浪就是利用退潮時裸露的大片潮間帶,到海中去尋找海生物且認識潮間帶生態的活動
所謂的踏浪其實就是潮間帶活動,澎湖居民利用退潮後裸露出的廣闊潮間帶做為謀生的場所,從事撿拾螺貝、抓魚、抓螃蟹等等經濟活動,賺點外快。在以前這是澎湖許多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現在即使是澎湖人本身,不少人也早已將潮間帶活動視為純粹運動、休閒的活動。
潮間帶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包括各式海參、各種螺貝、螃蟹蝦魚、以及各類軟珊瑚跟硬珊瑚,以上都是澎湖潮間帶基本的生態內容,所以在澎湖從事潮間帶活動(就是遊客口中的踏浪),主要目的就是觀賞認識這些潮間帶活動。所以遊客是否選擇踏浪活動,請先瞭解自己對於海洋生物是否有認識的興趣,勿被「踏浪」這商業性的廣告詞彙所迷惑。
歷史:
澎湖地區潮間帶活動發展成觀光踏浪,可以追溯到1990年快樂公主號開闢的「古道新走」員貝至沙港踏浪活動,爾後幾年踏浪活動就如雨後春筍般展開,大倉、吉貝等多條路線紛紛開闢。澎湖的旅遊業者就是這樣,太多人只向錢看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美美的商業包裝活動。
1990-1997年間過度氾濫的踏浪活動嚴重破壞澎湖潮間帶生態,許多珊瑚被遊客踩死,站長還親眼看過有遊客開著吉普車從城前一路碾過千百年的珊瑚礁直奔大倉島。面對遊客和業者缺乏保護珊瑚生態的意識,生態保育工作者終於介入向縣府施壓,縣府邀集業者規範踏浪路線,踏浪活動熱潮方歇。
時間選擇:

許多潮間帶生物是不可食用的,所以站友們勿隨意傷害捕撈這些海生物,讓它們回歸到海洋的生態體系中
踏浪必須在乾潮前後一個小時進行,且注意潮汐變化(參考澎湖潮汐表使用方法
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前後3日是潮差最大的日子,最適宜踏浪。
裝備:
帶寬邊遮陽帽
穿著防水防滑的鞋子
穿著長袖上衣防曬
穿著短褲利於行動
注意其他防曬事項(參考如何避免被曬傷)
自備飲用水(海上沒有7-11)
安全:
參加有業者帶領的踏浪活動,嚴禁脫隊去自強活動
由澎湖當地熟悉海域的人士帶領
若於退潮時自行步下潮間帶玩耍,請務必於距離海岸50公尺內的區域活動,並勿踏入海水覆蓋無法見底的區域。
漲潮速度非常地快,若發現潮水明顯上漲,請盡速回到岸邊,以免發生危險。
各碼頭的出海航道皆有挖深,並在航道兩旁插上旗竿作為標誌。若站友到碼頭附近潮間帶踏浪,請記得別靠近這些旗竿,以免踩空掉入深水中。
疼惜我們的島:
澎湖海域的潮間帶大多布滿珊瑚跟各式海生物,其中尤其以珊瑚最為脆弱,站友們參加潮間帶活動時,請疼惜我們的島嶼,讓海資源留給後代子孫,對於珊瑚盡量以觀賞代替觸摸,更勿直接踩踏珊瑚,往往你的一腳就毀掉了萬年的珊瑚礁。對於其他無法食用的海生物,也盡量以觀賞代替把玩,除非是業者自行放養,或打算捕撈回去加菜的海生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